Search

促進生産加工銷售服務融合發展構建貴州現代農業産業新體係 - 新華網貴州頻道

simulasitech.blogspot.com

促進生産、加工、銷售、服務融合發展

構建貴州現代農業産業新體係

    青枝綠葉果兒長,辛辣甘甜任人嘗。8月3日,由“南山婆”領銜的“全國地道鄉味節”在天貓正式啟動,“南山婆”成為新晉網紅將在全國11個城市展開線上巡遊。早在今年“6·18”電商節的一次直播中,“南山婆”就創下了20分鐘銷售額近百萬元,被消費者熟知,其係列産品線上線下銷售量突破100萬瓶,成為繼“老幹媽”“鄉下妹”之後的辣椒新貴。

    而遠在深山中,安順市西秀區雞場鄉新合村的羅德亮家也在同享著這份喜悅,因為有“南山婆”的訂單,羅德亮鉚足勁種下的10畝辣椒開始陸續採收交貨。

    截至2019年,我省辣椒種植面積達512萬畝,帶動280萬人增收,僅加工一項,就吸收就業人口16.9萬人,直接或間接拉動一産、三産就業超100萬人,是我省三次産業融合的成功范例。

    我省大力發展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為二三産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相互共振,推動我省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

    聚焦優勢,擴大規模進一步優化種養品種結構

    “2019年全縣主導種植南瓜,很多村民對此並不看好,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政府領了兩包瓜種,種了兩畝,不曾想就這兩畝南瓜竟然賣了5500多元。”織金縣牛場鎮群裕村村支書陳勇笑言,有了實在的收益,村民們都準備大幹一場,除群裕村外,織金縣的23個鄉鎮(街道)也相繼發展起南瓜産業。

    從“散”到“聚”,從“單”到“全”,織金縣把南瓜作為全縣脫貧攻堅重點産業,優化種養品種結構,從單一種植到加工轉化,按照訂單種植,當地的瓜農在家門口就把南瓜賣到了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從2018年的1萬畝,到2019年的10萬畝,再到今年的15.3萬畝,織金縣南瓜的規模不斷升級。

    在惠水,佛手瓜産業也引領著當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進發。7月25日,在“惠水好瓜 邀你前排吃瓜”的直播活動中,惠水縣通過阿裏拍賣平臺,完成了首例貴州農産品線上大宗拍賣,僅20分鐘拍出佛手瓜570噸。

    得益于農村産業革命的推進,惠水佛手瓜種植面積躍升為全省第一,佛手瓜面條、佛手瓜幹等係列深加工産品應運而生,實現該産業發展的“接二連三”。

    縱觀全省,隨著1000多萬畝低效作物的調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聚焦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對照“八要素”,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多個産業迅速實現規模化,實現裂變式增長,多種農産品種植面積全國第一。

    優化種養品種結構,在産業發展的道路上迸發生機,為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年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省蔬菜、食用菌、辣椒、中藥材和精品水果産量分別增長了10.6%、31.9%、47.4%、17.6%、31.8%,“三個100萬”生豬養殖基地和65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黔貨出山”銷售農産品收入205.7億元,消費扶貧銷售農産品49.25億元、惠及115萬貧困群眾。

    加工轉化,提高附加值大力發展綠色農産品加工

    八月刺梨遍地黃,家家戶戶採收忙。隨著刺梨的成熟,今年水城縣又將迎來一次大豐收,依托深加工企業的研發和銷售,果農們不僅不愁銷路,還能賣上好價錢。

    “刺梨加不加工,差別可大著呢。”水城縣野鐘鄉野鐘村黨支部書記詹勝崗説,刺梨送往工廠進行精深加工後,變成原漿、飲料、口服液等産品,需求大、銷路好,果農的收益自然也就更好了。

    豐收的季節,忙碌的不僅是果農,水城縣初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刺梨生産線也開足了馬力,從衝洗到壓榨,不過幾分鐘時間,橙黃的刺梨汁便初榨而成,再經由多重工序,一個山野果便搖身成為附加值更高的産品。

    近兩年來,隨著刺梨産業的升級打造,全省近200萬畝刺梨全部實現農業種植+工業化加工,銷售收入超14億元。

    不僅是刺梨,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也在著力延長産業鏈,從種養向初加工、精深加工延伸,油辣椒、獼猴桃汁、茶類、肉制品類等深加工産品相繼涌現。

    在大力發展綠色農産品加工的同時,企業也朝著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前進。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通過自建、共建、訂單帶動等方式,在威寧、榕江、晴隆、長順、惠水等發展蔬菜與食用菌基地50萬畝,打造了貴陽北部物流園大型農産品集散地,建成154個惠民生鮮超市,開發出紅薯脆、南瓜脆等蔬菜深加工産品,從生産、加工到銷售,形成了全産業鏈。

    據悉,2019年,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産業完成總産值1083億元。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入規農産品加工企業38戶,規模以上食品制造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8%,規模以上食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産銷率均達到97%以上。全省建成以生態特色食品為主的綠色食品工業園區16個,初步形成了調味品、糧油制品、肉制品、茶葉制品、乳制品、果蔬食品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生態特色食品産業體係。目前,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産業加工環節,直接帶動就業17萬人左右,連接一産、三産就業100萬人以上,省內包裝配套率達到45%左右。

    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充分開發農業多種功能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豐富,悠閒的田園風光和休閒農業吸引著大量消費者,品農家飯、幹農家活、觀農家景、買農家貨的鄉村旅遊逐漸興起,隨著市場的需求,農業多功能性的價值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顯現。

    8月,思南縣塘頭鎮小溪河村,3000余畝果園迎來大批遊客,他們提著果籃在果園裏摘果、拍照,享受愜意時光。“從種菜到種果,再到如今走農旅融合新路,我們在探索農村産業發展的道路上,先後進行了三次轉型。”看著熱鬧的果園,思南華豐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汪德芳感嘆,經過多番努力,小溪河村不僅發展起千畝果園,依托該産業,還走上了集觀光旅遊、休閒農業為一體的特色産業之路。今年,櫻桃園一開園就備受遊客青睞,短短幾天時間就銷售了20余萬元,整個産業園直接帶動周邊400多人就近就業。

    農村電商和物流體係的建設更是為一二三産業融合插上了翅膀。上半年多縣進行直播帶貨,不僅為農産品大開山門,更充實了農業發展的多種可能性,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建好了擺在家門口的大市場,讓小農戶與大市場達成了需求連接。

    從推進農村産業革命出發,促進農業與加工制造業、服務業融合,全省各地以當地優勢資源為基礎實現快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步入了快車道,農業與文化、旅遊、教育、體育、衛健、商務等深度融合,山地旅遊、度假康養、農耕文化體驗等新業態頻現,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的工廠就能實現就業,開門便可以經營農特産和農家樂,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驅動力,為開啟農村現代化新徵程打下堅實的基礎。(記者 梁聖)




August 10, 2020 at 09:37AM
https://ift.tt/3fKib7C

促進生産加工銷售服務融合發展構建貴州現代農業産業新體係 - 新華網貴州頻道

https://ift.tt/3fs1IFt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促進生産加工銷售服務融合發展構建貴州現代農業産業新體係 - 新華網貴州頻道"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