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竹科學園區拜訪朋友,他在科學園區裡開了一家充滿故事的餐廳,從空間到食物都有動人的過去。
「這裡是竹科的起點,當年園區剛動工的時候,許多推土機和工程車晚上都停在這裡休息,後來成了汽車保修廠。」朋友這樣介紹他所創辦的餐廳。餐廳裡還有個小賣場,在這裡,微熱山丘鳳梨酥和吳寶春麵包都買得到。還有一些小農的產品,都強調在地自然建康。他說,當初會起心動念開店,是想開一家不像餐廳的餐廳。
除了供應餐點和小農產品,也舉辦台灣風土和生活美學課程,想讓竹科人多了解台灣農業和在地美學。他開玩笑的說,科技人對稻米的了解往往比不上奈米,餐廳裡也用了很多高科技,讓面板和麵粉融合在一起。
「之所以會開這家餐廳,是因為十年前認識了苗栗三義鯉魚潭的一群種稻米的『巴宰族』老農民。」朋友說,巴宰語是聯合國所認定世界上28種瀕臨絕種語言之一,但是巴宰族卻還不是行政院原住民委員認定的一族。
長年來巴宰族人一直堅持種有機稻米,並且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來保存巴宰語。為協助這群農民,讓生產的稻米有個銷售窗口,朋友於是開了這家餐廳,並且以契作方式為農民賣米。
在台灣護國神山的竹科地標裡開餐廳,賣台灣在地優質食材,說台灣故事,看來充滿了創意和公益,這樣的生意,不管獲利如何,都該讓人很開心。
聽他說完餐廳的故事,同行的朋友也送上剛從日本進口到台灣的「不動茶」當中秋禮,邊說起完全不同思維的故事。
日本農產品進口台灣已經有很多年歷史,但是像這樣委託日本小農代工的台灣原創的品牌卻幾乎沒聽過。事實上,這樣的經營模式在全球農業市場已經有相當成熟又成功的案例。
紐西蘭的ZESPRI公司,每年可銷售超過27億顆奇異果,約占全球總奇異果市場的三分之一。ZESPRI是一家人數不到300人的中小型企業,2019年的營業額高達19億6,200萬美元,甚至在全球疫情下業績仍然持續成長。
紐西蘭從1950年代開始外銷奇異果,剛開始遇到許多困難,像是生產過剩和果商們為了削價競爭來壓低收購價格傷害農民權益。於是280多位果農投票,決定收回自主銷售權,也就是單一出口的制度。
這個制度發展到1988年時,紐西蘭政府成立由果農組成的奇異果行銷局,由果農自己決定價格與行銷,每年向政府報告營運情況。1997年更成立ZESPRI公司來負責全球行銷,以紐西蘭國家的力量來和全世界的奇異果商對決。
如今,ZESPRI已經是全球知名品牌,才不過20年的時間,紐西蘭就打造出ZESPRI也改變紐西蘭農業的命運。這家公司的背後,是成功的連結了紐西蘭2,700多位果農和4,000多位海外果農,以及遍布全球60多國銷售網,在台灣、日本、韓國、美國等主要銷售市場都有海外分公司。
ZESPRI的成功,顯然是台灣農業未來發展的另一個可能選項。就像新竹科學園區餐廳裡的小農產品不斷追求品質的提升,和不動茶從台灣出發鏈結日本農業和心靈文化資源,兩種思維之間其實是一體兩面。
如果台灣能在1980年打造新竹科學園區孕育出像台積電這樣的公司,是不是也有可能借鏡紐西蘭為台灣農業打造出一個面向全世界的品牌?
August 31, 2020 at 01:00AM
https://ift.tt/32DASp7
點子農場/打造農業界的台積電 - UDN 聯合新聞網
https://ift.tt/3fs1IFt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點子農場/打造農業界的台積電 - UDN 聯合新聞網"
Post a Comment